游泳池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游泳池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人这一辈子再苦也要有良心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9 07:22:00 阅读: 来源:游泳池厂家

“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”,这个简单的道理,被陈德柱夫妇写在二十多年的还债路上。

上世纪80年代初,陈德柱是村子里最先富起来的“万元户”,于是一些乡亲们借款总喜欢找他当担保人,他为人豪爽,担保的债务总额竟然超过30万元,不料因债主无力偿还,他从“担保人”变成“债务人”。

为了还债,他咬牙贱卖14口祖传酿酒大缸,含泪卖掉老宅,花甲之年和老伴住进破庙,坚持捡破烂收废品拾荒还债。

今年11月,陈德柱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。

◎文/图 实习生曹鑫 记者康春华

“万元户”担保欠下30多万巨债

“欠你的钱,年底一定还上,你放心。”

这句话,陈德柱在村子里,一说就是二十多年。

在上饶市广丰区沙田镇坞垄村,每天早晨五六点钟,赶早的村民总能看到一位头戴斗笠,身披一件打补丁旧蓝大褂,吃力地拉着一辆人力平板车的老人,在村里捡拾别人丢弃的破烂,沿街收废品,大家知道,他要赶早到周边几个乡村去。

拾荒者便是80多岁的陈德柱。按理说,耄耋之年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,但对于他的拾荒,村民心里充满了敬佩。

这条拾荒路,还孕育出一个传奇的故事。

12月2日上午,在坞垄村的一处老宅里,新法制报记者见到了陈德柱,屋内光线晕暗,老人那双被皱纹环绕微眯着的眼透露着温和。大伙坐定,陈老开始回忆往昔。

上世纪80年代初,当时赶上改革开放,陈德柱凭借祖传酿酒手艺,开了家酿酒铺子,深知“诚信为本,生意才能做得长久”的道理,他卖的酒不掺假也不短斤缺两。村民们都乐意上门,他家的酒铺渐渐变得远近闻名。

尝到甜头,陈德柱眼光变得活络起来,每年到酒铺生意淡季,他拿酿酒攒下的本钱,经营斗笠和农副产品小生意,从福建批发进货,转卖到广丰、铅山、弋阳等地,高峰时期,一批卖出近万个,一趟能赚上1000多元。

就这样,陈德柱小本生意越做越大,几年下来,成为当地首批“万元户”。

1987年6月,村民陈振红房屋老旧漏水严重要翻新,因资金不够找陈德柱帮忙,他二话没说借出一笔钱。

陈德柱为人老实,有一定经济实力,乡亲们有困难都找他帮忙,村民之间相互借钱,也都找他做担保。

几年下来,上门找陈德柱担保的人越来越多,到1996年,由他经手担保的借款总额已超过30万元。

不幸的事,到了90年代,他经手担保的好几户人家没能准时还款,债主便找到担保人陈德柱,要求他还债。

陆续帮别人还了几笔债务之后,陈德柱开始捉襟见肘,此时他已年过六十,精力体力每况愈下,酿酒生意大不如前,其他生意也日渐下滑,最终生意倒闭。

更糟的是,陈德柱担保的几个生意人也因生意倒闭无力还债,不少借款人干脆东躲西藏,逢年过节也不回家。

眼见情况不妙,不少债主争相找上门来,要求“保人”还钱,陈德柱一夜间从“担保人”变“债务人”,欠下30多万元巨债。

拾荒还债被誉“诚信老人”

30多万,在上个世纪90年代,这笔高额的债务就像一座大山,重重压在陈德柱夫妻身上。

为了还钱,夫妻俩把早年挣钱给孩子建的3栋房子,贱卖凑得10余万元,还了债主,却仍欠着20余万元。

家里值钱的都拿去卖,酒坛子卖光了,祖传的16口酿酒大缸,陈德柱一咬牙也贱卖了14口,到最后,逼得无奈,陈德柱变卖了老宅,儿女们无家可归,常年漂泊在外,四处打工。

为了早日还清债款,陈德柱一开始也曾到处寻找躲债的人,他去过浙江、上海,去过广州,能找的都找了个遍。

“有时候,听到他们的下落,不去找一找,不甘心,仅上海,我前前后后跑了13次。”陈德柱坦言,路费搭进去不少,钱却没要回来几分。

最后一次去上海,陈德柱身上只带了点路费,四处奔波,钱很快花光了。他只好在路边捡易拉罐换钱买水喝、买饭吃。一天,一位好心人给了他一口废弃的电饭锅,好不容易换点钱才买到些吃的,陈德柱感动不已。

“那次上海之行,断了我找欠债人的念想,同时萌生了回家捡破烂收废品赚钱还债的念头。”

回到家,陈德柱和老伴找了间破庙住了下来,每天早上,陈德柱五六点钟就出门,拉着一辆人力平板车,走街串巷收废品、捡破烂,没有电视、没有家具,只有一张床和堆满了收购回来的废品。

为了早日还债,夫妻俩省吃俭用,每天开支的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,陈德柱哽咽着说:“曾经连续3年除夕夜,老伴连块豆腐都舍不得买。”

因常年收破烂,记者看到陈德柱的双手,结着一层厚厚的老茧,皲裂而粗糙。这时,陈德柱的妻子祝美娟,走过来卷起老伴的裤腿,双膝上手术留下的疤痕清晰可见。

跟陈德柱同年纪的祝美娟,因操劳这个家,显得更苍老些,说起老伴双膝上的手术疤痕,祝美娟不由得双眼湿润,2011年冬天,走了一整天的陈德柱手脚麻木,不慎踩摔了一跤,左脚膝盖骨摔裂,当时子女筹钱做手术花了6000元。不曾想,第二年同样收废品时,陈德柱再次滑倒,摔裂了右脚膝盖骨。

记者翻开一本破烂的账簿,里面记着这些年陈德柱的还款记录,而这分明记的是老人的诚信人生,村子里,乡亲们都称陈德柱为“诚信老人”。

“欠下的债我要自己还”

几年前,担心老人养老问题,大儿子儿媳花钱赎回了当年陈德柱变卖的老宅子,两位老人才住回了老宅。

陈德柱说,心里最对不住的是小儿子,今年40岁了,还没有成家,家境殷实的时候,他给小儿子定好了一门亲,可就在姑娘要嫁过来的时候,家道中落,亲事不了了之,小儿子也远走他乡打工,这一去就是十几年。

陈德柱共有6个小孩,4个儿子,2个女儿,42岁的三儿子陈振荣说:“那时候日子很好过,6个兄弟姐妹都上了初中,过年的时候,父亲还会给我们每人1元、5角的压岁钱。”回忆起小时候的时光,陈振荣眼中流露出满满的幸福。

邻居王大婶说:“以前老陈家多富裕呀,幸福的让人羡慕,看看现在,哎,他就是人太好,认死理。”

“我们也不希望父亲这么辛苦,80岁生日的时候,我们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说帮父亲还债,但父亲坚持说要自己还债。”陈振荣说。

2015年9月26日,相关部门和广丰志愿者协会一起举办了为陈德柱老人义捐义卖活动,五天时间共获得善款7324.65元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时,陈德柱夫妻提出,他们愿意将善款全部捐出。“债,我们可以自己还,钱可以捐给比我们更有需要的人。”

村民鲁礼水是隔壁过溪村人,当年他家做房子差些钱,找到陈德柱作担保借了1.4万元,起初,鲁礼水还了9000元,不料后来因病去世,即便是这样,陈德柱还是将这5000元债务杠了下来。

实际上,不少村民心里也清楚,这样的债务与陈德柱关联并不大,但陈德柱说,“如果不是我在中间担保,别人也不会将钱借给他,尽管他不在人世了,但这钱我要还。”

面对几十户村民30多万元的借款,陈德柱没有逃避,更没有推诿,而是一笔一笔都记在账上,陈德柱承诺说:“只要我还有一口气,我担保的钱,如果借款人还不了,我一定还给你们。”

二十余载践行“信” 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

“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”,简单的八个字,写在陈德柱夫妇这20多年的还债路上,一位普通的耄耋老人用重诺践行铸就了诚信。

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,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,乃古之圣贤者,而此却是诚实守信好人陈德柱内心最真实的独白。

就在前不久,陈德柱给沙溪村的村民张保仁,送去2000元钱,还掉了最后一笔债。

看着这位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友,张保仁湿润了双眼,他从没向陈德柱开口要过一分钱,而陈德柱却将这笔债记了半辈子,“老陈啊,你这辈子半个瓦片也没有,只留了良心给子孙!”

采访最后,记者问及陈德柱,这些年因还债致使家庭破落,自己后悔吗?

沉默许久,陈德柱摇摇头,深深叹息了一口气,满是皱纹的脸露出孩童般的笑容,混浊的双眼颤着点点泪光:“我不后悔!”

这一叹一笑,陈德柱道尽了这二十多年来的辛酸,那颗悬了半辈子的心,总算放下了。

据了解,2015年陈德柱荣登“诚实守信”类“江西好人榜”,同年12月,陈德柱入围中国好人榜“诚实守信”候选人;2017年7月24日,陈德柱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,同年11月,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。

面对诸多荣誉,祝美娟却说:“欠下债的还了,心里就踏实了,其他的无所谓,一切都过去了。”

如果说,岁月给了陈德柱太多的磨难,那现在的他可以说,早已把这些磨难变成了磨炼!

正如陈德柱所说:“人的一生,最难,也难不过坚持!人这一辈子,最苦,也要有良心!”

装载机扫地车

拆迁粉碎钳

床铃

摩丝

水泥砂浆防水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