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泳池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游泳池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海都18周年特别策划风雨同舟生如夏花我要更精彩地活

发布时间:2021-01-20 18:53:21 阅读: 来源:游泳池厂家

海都18周年特别策划: 风雨同舟

生如夏花 我要更精彩地活

闽南网9月29日讯 那封皱巴巴的求助信,静静躺了5个年头,纸上的李秋萍,浸泡在悲伤和泪水里。而今,见到秋萍,还是会鼻子一酸,那些度日如年的日子,终于远去。她那一手漂亮的十字绣上,花儿鲜艳,鸟儿灵动,就像打开序幕的精彩人生。

李秋萍

那一年

21岁,经历无数场生死别离

2010年11月,南安水头曾岭村李秋萍的悲惨身世,在那一纸信件里晕开。

那年,秋萍21岁,已数次历经生死别离。2岁时,她刚出生3天的阿弟夭折;3岁时,4个月大的二弟被一场风寒夺去生命;15岁时,10岁的妹妹因患肾炎离开人世。因患强直性脊柱炎,秋萍自18岁起,便只能躺在床上,动弹不得,忍受着双腿剧烈的疼痛。2010年9月15日,秋萍的父亲,家中唯一的支柱突发脑溢血撒手西去,只留下秋萍和痴呆的母亲相依为命。

在她最无助的时候,海都报走进了她的悲惨人生。接下来的每一天,为她捐款的数额都在攀升。短短三四天,热心读者为秋萍捐款近35万元。随后,秋萍被送往厦门治疗,再转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做手术。

第二年,秋萍和母亲离开了破旧的老房子,搬进南安各级政府、计生部门和爱心人士为她们捐建的新房,90多平方米,卫生间、厨房等一应俱全。经过几次手术,她有了自理能力,可以借助辅助器材站立行走,还能煮饭、洗衣,照顾痴呆的妈妈。

曾经凄凄惨惨的人生,已渐渐远去。

2010年11月15日报道

那个人

我绣十字绣

能照顾妈妈和自己

“秋萍,他们来啦,他们又来看你啦。”秋萍的妈妈老远看见回访的我们,边跑边朝屋里喊。秋萍笑得很灿烂,她听着梵乐,静静地绣着一幅花草十字绣。她眼前,放着一本证严法师讲的孝道。

手术后,秋萍借助辅助器材,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学走路。如今的她,是个爱笑的26岁女子。她还迷上了十字绣,每天静静地绣好几个小时,“十字绣挺好玩,只要一针一线慢慢绣,就能绣出很多漂亮花色。”在她眼中,十字绣不只解闷这么简单,绣的每一幅,都像在绘制一段漂亮的人生。

刚手术完那阵子,表姐怕她心里闷,买了一幅“时钟”的十字绣送她。谁知,不到一个星期,她就漂亮收工。每个月来看望她的慈济义工,看到这幅“时钟”,就带来许多十字绣送她。上个月,她绣好一幅“满堂红”的牡丹图,义工帮她拿去卖了一两千元。这事,不只她开心,妈妈也很为她高兴。

她盼着,自己能多绣一些,卖出好价钱。她说,赚了钱不但能补贴家用,还能帮助那些困难的人。“我生病的时候,卢明世爷爷、石狮的郑大姐,还有自称‘平凡人’的大叔,很多很多人来帮我,现在,我也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别人。”如今,秋萍坚持吃素,就想着不杀生。一只老母鸡“咯咯咯”,在她脚底下转圈。

那份情

她的日记里,全是温暖

一个略有痴呆的母亲和一个卧床两年的女儿,5年前,很难想象这个家庭还能撑多久。

令人欣慰的是,秋萍身上的病痛,读者无法亲身感受,但她对生活与家人的爱,我们感同身受。

那一幕幕的温暖,我们看到八旬老人卢明世爷爷扶着墙壁,颤巍巍地走上通往秋萍家崎岖的台阶;看到了7岁的小感恩拿着报纸,挨家挨户,请求叔叔阿姨们都来帮帮秋萍姐姐;还看到晋江的庄女士起早贪黑,精心准备了秋萍喜欢吃的猪蹄……还有无数好心人,放下手头的工作,一路走一路问,就为了到偏僻的小山村里看看秋萍,对她说句鼓励的话。

手头宽裕的好心人总是慷慨地说,“治疗费如果不够,我们还会继续帮忙”,囊中羞涩的善心人几十、一百地凑,“不多,但我们想尽一份心意”。

这些温暖,秋萍仔细写进日记,“以前只有爸爸、妈妈、外婆、表姐会这么关心我,现在有这么多好心人关心,”她说,她“受宠若惊”。

如今,秋萍有了自理能力,还能绣十字绣卖钱。更令人感动的是,好心人的帮助,让心地善良的秋萍,也懂得要去帮助更困难的人。她不让妈妈杀一只老母鸡,还想十字绣卖了钱帮助别人。她想把好心人给的温暖,再传递给更多的人,把爱心给更多人。

13年前。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废弃粮仓,两张破旧木床,低头就是自己不灵便的脚。13年后,平房宽敞明亮,三个月大的孙女蜷在他怀里,女婿骑着摩托载着女儿回来了,他脸上刀刻一般的皱纹,笑得更深了。这13年,发生了什么?(海都记者 林继学 谢向明 文/图)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海都18周年特别策划: 风雨同舟

生如夏花 我要更精彩地活

那一年

一座新房,一副对联

闽南网9月29日讯 多年过去,杨永课的样貌几乎没变,黝黑的肤色,双手粗糙得像锉刀,他还是喜欢打赤膊,走起路来有些颠簸。看到记者一行来,他特地上山摘了新鲜的龙眼,“吃,我们自己种的,很甜。”读书不多的他,热情地招呼我们。

杨永课一家

2002年,海都报发起“爱心助老行动”,时年60岁的杨永课就是其中一个。

杨永课,南安柳城街道施坪村人,因为家穷,他45岁才娶到媳妇。婚后他才发现,妻子有精神疾病,但新生的女儿给他带来希望。虽然一家三口蜗居在十几平方米的废弃粮仓,伴着蝇鼠和牛粪味入睡,但他勤奋,除了村里分的三分田外,他还到厦门、三明打短工,砍柴、炸石、烧瓦窑,他都干。那时候的他就想,自己就算是蜗牛,一点一点爬,也能给女儿好一点的生活。他想都不敢想,有一天能拥有一个新房。而这个奢望,在短短两个月就实现了。

2002年底,杨永课的故事见报后,打动了很多人,一些好心人给他们寄来了衣服、钱款,还有爱心企业捐资近4万元,在距离废弃粮仓不到20米远的地方,为他们盖起了水泥房。房子有100多平方米,三房一厅。

随后,海都报还为杨永课征集房前对联,在入选的对联中,他最终挑选了“永成家业心向党,课读社情世知恩。”这副嵌入他的名字的对联,至今仍刻在房前。

时间一晃而过,杨永课微微发福,从前短发、一身男孩气的女儿,已留起了长发,出落得亭亭玉立。

2001年12月5日报道

那个人

那双鞋,点亮了后来

“其实,那段经历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座房子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撑。”26岁的海霞说。

从7岁到12岁,海霞的童年都是灰色的。潮湿阴暗的住所,残障的父母,在学校里,没有同学愿意和她做朋友,“心里很自卑,很自闭”。海霞当时第一次见到海都报的记者杨清竹时,缩在父亲背后,只敢探出脑袋,那时杨大哥20岁出头,挺帅气的,小海霞隐约听懂,杨大哥是来帮助他们的。

不久,海霞迎来了童年里的第一抹色彩。“很多事过去太久,那时太小,记不清了,但是我印象很深的是,杨大哥送给我一双帆布鞋,第一次收到礼物,我那时候有话说不出口,心里开心得不得了。”那双鞋,海霞穿了三年,从小学六年级,一直到初中毕业。

家境窘迫,海霞一心想打工挣钱。“杨大哥劝我要继续读书,可是我没听,”这成了海霞心里的缺憾和愧疚。这些年,父亲跟杨大哥有联系,海霞始终不敢跟杨大哥说一句话、发一条信息,“感觉自己辜负了他,挺没脸见他的。”

卖衣服、做服务员、工厂打工……当同龄人熬夜读书忙于升学时,海霞每时每刻的念头就是打工、攒钱、养家。

前两年,母亲过世,父亲的腿疾更严重了,一犯病,腿里渗出血,流了一屋子。父亲担心拖累家里,腿疾拖到无法走路了,在海霞的催促下,才去看病。“一个月要医药费1000多元,我的工资都不够,只能找亲戚借了两万。”

那这些欠款呢?“还完了呀,遇到我老公后,两个人一起工作,日子也好过了一点,”这个刚做了妈妈的90后说,“打工挣的钱少,父亲治病又要钱,心生抱怨的时候,我会给自己打气,告诉自己,我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身,但是曾经那么多人帮助我们,我不能再辜负帮助过我们的人了,要好好照顾父亲,乐观一点生活,以后我也会这样教育小宝贝。”

那份情

说好的,一定来啊

“你有杨记者电话吗?”

这是回访过程中,杨永课唯一主动说的一句话。他说,原来记的电话本不见了,想来也几年没和杨记者联系了。我将电话给了他。他催促女婿赶紧拨一个。

“杨清竹啊,我永课……我女儿结婚了,生了一个孙女,3个月大了,还没办酒席,什么时候来我请你……一定来啊。”挂电话前,他又重复了几遍,“一定来啊。”不知道是否是我太敏感,我感觉他的鼻音重了些。

海都报和杨永课相遇,已13个年头。13年,能忘掉一个深爱的人,也能把感恩深深铭记在心里。

问了杨清竹前辈,送过海霞一双鞋,怎么劝海霞上学,他自己都记不清了,但海霞这些年都没有忘记。我们力所能及的给予,却让他们心头挂念。

临走前,杨永课腿脚不便,仍坚持送了我们一段,“明年四月来,请你们吃杨梅。”车窗外,他挥起粗糙的手,嘴角挤出一点笑容。(海都记者 陈莹钰 田米 文/图)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事发安溪县城君悦华庭二期12号楼,

记者昨晚联系小区物业公司和开发商未果,业主已报警

昨晚,家住安溪县城君悦华庭小区的张先生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反映,他居住的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地面出现塌陷,数小时内地面就沉降20厘米,数百名业主担心楼房出问题,不敢入睡。

业主打着手电照明,塌陷的地面底下是空心的

昨晚10时许,记者赶到现场,看到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的地面塌陷,现场拉起警戒线。业主们聚集在楼下,不敢上楼睡觉。业主张先生告诉记者,昨天下午5时许,他就发现地面塌陷,当时地面沉降了10厘米左右,不少路过的电动车因为地面突然塌陷摔倒在地。到昨晚10时许,地面沉降了20多厘米。

张先生告诉记者,发现地面塌陷后,他和其他业主把地面挖开,发现地面底下是空心的。该小区2013年10月才交房,这么快就出现地面塌陷,让人很不放心。大家赶紧联系物业公司前来处理,物业公司表示要向开发商报告,并定于18日上午与业主协商,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、解决。

昨天晚上,记者尝试联系该小区的物业公司和开发商,均未果。目前业主已经向当地派出所报警。(记者 林书修 昨晚11时安溪君悦华庭小区报道)

海都公益+尿毒症女孩最后100公里

生命凋零 爱会永恒

闽南网12月17日讯 昨日下午4点半,泉州宏福园冷风刺骨,24岁尿毒症女孩阿春的遗体火化了。

64岁的老爸尤书章呆呆地望天,不远处的火化房上空升起灰色的烟。还有40分钟,他就可以再将女儿捧在手心了。可这一次,已不能像女儿小时候那样,把她举得高高地逗她笑了。他手中提着装有爱心款的塑料袋子,感激和悲伤交织着。

前天上午,阿春在从永春来泉州做尿毒症透析的班车上,突然晕倒离世。老父亲不知道,女儿出门那一刻其实就是他和她的最后一面(详见《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》)。

4年来,为了治疗女儿的尿毒症,务农一辈子的他借了十多万元外债。女儿阿春也早早辍学,挑起家庭重担,带病打工赚钱,离世前夜还在服装厂加班到深夜。坚强如她,没有抱怨,患病4年竟未曾向工厂同事、儿时伙伴提及分毫。

故事经海都报及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微信公众号报道后,读者们被阿春的坚强孝顺、尤书章的不离不弃感动,主动送去了爱心款,已累计达23.7万余元。

昨晚,尤书章启程回永春老家,希望这一趟回程,比他来的时候要暖些。

在阿春即将火化前,老尤坚持给女儿送去梳子,说“我姑娘爱美”

老爸:等一下!把梳子一起烧了,我姑娘爱美

昨天一大早,阿春的养父尤书章,让家里人把女儿的衣服、包包,还有她经常当枕头抱着睡的熊娃娃,交代班车带到泉州来,陪伴女儿一起走。熊娃娃有一米多高。工作人员说太大了,塞不进棺材。老尤急了,他的哭腔几乎说不清话,“女儿每晚把它当枕头,没它睡不了”,他抓起娃娃,执意跟进停放遗体的房间,将娃娃放进去。

即将推入火化,老尤突然想到什么,在袋子里翻找着。“等一下!等一下!”他冲工作人员喊,“还有一把梳子”。他佝偻着背冲过去,将梳子放在棺材上面。“我家姑娘昨天特地交代我的,要把梳子带上,她爱美。”尤书章看女儿最后一眼,慢慢转身,抹了抹顺着皱纹流下的泪。

1600多元的爱心款用于付丧葬费,宏福园还为老尤减免了710元丧葬费。老伯是农村低保户,还可凭发票到永春县民政部门申请补助。

闺蜜:你一副乐观模样,让我想流泪

好不容易找到阿春的小学同班同学,她或许是阿春生前最亲密的伙伴了。透过她,我们得以多了解阿春。

“她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人,是一个暖姐,”尤少苹和阿春同住一村,一起上学,一起放学。少苹记得,她遇到课业难题,总拿到阿春课桌上请教她。有时,她扭头冲阿春招招手,甚至眨眨眼,阿春就会走过来。“靠近她,感觉很温暖,”少苹说,阿春有耐心,喜欢帮助别人。有时,谁偷懒不愿做值日,她还主动搭把手。“我说她傻,她笑笑,眼睛弯成两道月牙。”

刚升初一,阿春连着两天没来上课,尤少苹知道阿春家条件差,以为是她父母不让她读书,放学后跑到阿春家。阿春正乐呵呵地帮母亲做饭,小小身子只高出灶台半头。阿春告诉她,她不想继续上学了,父母身体差,她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。没过多久,阿春去了晋江打工。俩人仍一直联系着。

尤少苹记得,阿春刚去上班时,在工厂不顺心,偶尔会打电话给她。“阿春从不在电话里诉苦,总挑遇到的新鲜事跟我说”。少苹了解她,阿春很节俭,如果不是遇到事情,阿春很少打电话,俩人短信沟通更频繁。阿春患病的消息,少苹还是从同村人口中知道的,她问阿春,“她一副乐观模样,让我想流泪。”

阿春节俭,每次阿春回村里看望父母,俩人会一起逛街,阿春有中意的,就多看两眼。出事前夜,阿春加班,只吃泡面当晚餐。为了省钱,她常买袋装的。“我劝她吃点有营养的,她却说,外头一个快餐得10多块,够她回永春的车钱了。”阿春工作后,省下的钱都给家里买年货。

俩人上次见面时,阿春跟少苹说起,母亲嫁到永春20多年,从没回娘家看过一眼外婆,她知道母亲心里非常想念。她只担心自己身子撑不到明年,想尽快带母亲回娘家。她给自己和妈妈买了身新衣,只为让外婆见到漂漂亮亮的女儿和外孙女。前天,记者在阿春家里看到两个包装袋,里面装着一件绿色韩版风衣和一套裙子。快递刚到,还没来得及拆开。

阿春遗体昨日火化,有爱的读者一天汇聚23.7万爱心款,替她尽点孝,抚慰她挚爱的养父母

孩子,让老爸最后看你一眼

老板:你一直默默无闻,同事都说你勤快

阿春出事后,服装加工厂老板郑金财说,有朋友打电话问他,直到经主管核实,他才确定阿春就是他厂里员工。“她一直默默无闻,同事说她挺勤快的,”郑金财说,工友们从朋友圈看到报道,自发为阿春捐款。工友王荣(化名),大家从不知道阿春家里这么困难,她平时总一副乐呵样子。工友印象中,阿春经常请假。郑金财听管理人员说,一个多月前,阿春来工厂应聘时,主动提出一周要请两天假。主管对阿春第一印象不错,欣然同意。昨天中午,郑金财带着捐款和阿春一个多月工资来到宏福园,送这位素未谋面的员工最后一程,“工友们不宽裕,但却是沉甸甸的心意”。

上一页1234下一页显示全文

闽南网12月18日讯 12月15日8点到今天早上8点,72小时里,我们的生活或许并没多大变化。天气变冷了,茶水凉得快了,衣服添厚了,夜里被子捂得更紧了。

可这72小时,永春蓬壶镇魁园村的尤书章,却经历人生中最难熬的痛楚,和最暖心的关怀。

72小时前,他那患有尿毒症的养女阿春,在来泉州做透析的途中晕倒离世。随后,阿春对抗疾病的坚强、对家庭亲人之爱的故事,牵动读者,截至昨晚,爱心款已近30万(详见《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》、《永春病逝尿毒症女孩昨火化 养父坚持烧梳子因女儿爱美》)。

昨晚,尤老伯让侄子王文裕向记者转达他的想法。他希望大家不要再汇钱给他了,“我的债务已经够还了,还完债,我和老伴会留下一点养老,剩下的爱心款,我愿意转捐给更有需要的人们”。

昨晚7点,送走了亲戚,尤书章攥着红塑料袋,还了第一笔债6000元

15日9:00

失孤之初 他每一分钟都心力交瘁

一年52周,每周透析两次,连续4年下来,阿春和生命赛跑了8万多公里。老尤知道,这孩子疲惫了。

失孤之初60小时里,父亲尤书章每一分都像打仗,寝食难安、心力交瘁。

出事当天上午9点多,尤书章坐上开往泉州的大巴,一路既害怕女儿没了,又心存一丝希望。

中午11点多,尤书章在泉州江滨路口下车时,鲤城临江派出所民警已在那里等着,他们没有把噩耗马上告诉他,而是带他到派出所,说了好多安慰的话,才告诉他女孩没了。

“那我女儿呢?在哪里?”尤书章的心沉了下去,带着哭腔。

此后的30小时内,尤书章都没见到女儿。阿春已躺在殡仪馆的冷库里,毫无知觉了。那天中午,民警递给老人一盒饭,可他吃不下。嚼着嚼着,饭粒就掉出来,鼻子一阵酸。

有好心人给他捐款,尤书章一直点点头说“感谢”,可失去至亲之痛,令他难以喘息。

12月15日晚上,尤书章在泉州亲戚家过夜,一夜难合眼,白胡茬一夜间长长了,和刀刻一般的皱纹相掩映。他心里只想着,能再看阿春一眼。

16日16:00

最后一眼 亲人们纷纷拉住他

直到16日下午4点多,尤书章才得以见女儿最后一次。阿春被从冷库里推出,被推向火化间。尤书章看了一眼,女儿被一个蓝色塑料袋套着,侧着脸,头发乱糟糟。若非亲人们拉住了,他差点就扑到女儿身上。火化的40分钟里,尤书章脸上的皱纹一次次被泪水打湿。

骨灰盒就那么一点点大。尤书章小心翼翼捧过的一刻,仿佛觉得时光倒流了。闪回到24年前——一个寒冷冬雨的日子里,他和妻子邓桂招,也是带着伞和雨衣,兴高采烈地到邻村,去抱养才5天大的阿春。

一家三口的时光,总是快乐的。每年芒种时节,阿春没人照看,正值壮年的尤书章,挑起扁担,一个篮子放镰刀锄头,一个篮子放阿春。秋收时,尤书章肩上的扁担没变,只是阿春的另一边,换成了稻谷。

前天晚上7点多,尤书章处理完女儿后事后,带着爱心款和8个亲戚,坐车回永春老家。他坐在后排,一路沉默。灯影一幢幢闪过,关于女儿的点滴犹如放电影一样,在脑海闪过。

阿春一年年长大,上学了,打工了,恋爱了。每次他问爸妈老了怎么办,阿春都会说“不怕,我养你们”。

无忧的天伦之乐,直到2011年出现断点:阿春查出患有尿毒症。此后,尤书章四处寻医问药,挨家借钱,心里憋着一股劲儿:哪怕拼了老骨头也要保住女儿的命。

坐一旁的侄子说些宽慰的话,“伯,别难受,妹妹是解脱了”。

小车开进魁园村已是晚上9点半。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,老伴邓桂招见丈夫回来,又哭得死去活来。乡邻们络绎不绝,挤满这间破旧的小土房,把安慰的话分成无数份,一次次说给尤书章和邓桂招。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火影创世神曲百抽版

战争Online官方版

混乱封神